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科技

惊人铁律:当女人思想有内涵,兜里有钱,全世界都会对她好一点

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规律:当一个女人又瘦又漂亮,学识渊博,经济独立,那么全世界的男人都会对她好一点。然而这样的好,是基于女性自身的成就,但是在看不见的地方,仍然会有无数的负面评价涌出。就像舞蹈大师杨丽萍,今年年初,她穿着一身火红的凤凰羽衣登上舞台,将鸟类的姿态演绎得惟妙惟肖。在评论区“老艺术家”、“漂亮陶醉”之类的赞誉之中,总是能看到一些夹杂在其中的嘲讽:“女人没有孩子,根本就不是完整的一生!”这样面前的尊重,背地的暗讽,其实并不是什么奖项和荣誉,而是一种隐形社会规范下的捆绑和束缚。只要你陷入了他人的眼光,就会用他人的眼光这样束缚自己。隐性歧视很多人能够注意到生活中的显性歧视,也就是直观感受到的不平等。例如叔本华的观点:男性是第一性,女性是第二性,女性就不应该被尊崇。但是隐性歧视却很少有人能注意得到,即使有些相对敏锐的人发觉,可能也无法解释矛盾点所在。隐性歧视的重点在于,将所有人都按照统一标准划分,但其实这样的标准是按照男性作为基准点的。例如热度一直高居不下的“家暴”问题,有的男性会觉得并不公平,说为什么男打女就要进监狱,女打男却好像成为一种荣耀的象征?这个想法下意识地就将男性和女性划分在了同一标准上,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条件是相同的。可事实不是如此。男性天然的生理优势,使得他们在想要动手侵犯女性时,很容易给女性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;而女性却很难做到这个地步,如果要做到,必须要有缜密的计划和外部工具的辅助。这就是为什么,妇女和儿童都有相对成熟独立的保护法,而男性却没有单独设立的相关法律。隐性歧视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叫做反向歧视,这种歧视更加难以察觉,甚至会造成被歧视人的精神内耗。一个博主曾经这么描述过教育孩子时发生过的一件事:当女儿把棒棒糖分享给小伙伴时,博主夸赞她乖巧懂事。女儿却说:“大人的表扬是很坏很坏的,因为那意味着你以后必须都得这么做。”再举一个例子:大众所赞扬的勤劳的女性,是指在工作中吃苦耐劳、不畏艰难。但是被抬升到一定高度之后,在某些人眼里,变成了家务要由女性承担大部分,因为女性就应该勤劳。男性应该有责任感,是指勇于承担责任,冷静解决问题。但是同样被抬升到一定高度后,在某些人眼里,就是男性需要养家糊口,负担一整个家庭的开支。这样的赞誉和标准,将人们划分为不同模块。如果不严格按照规则来做,人们就有可能怀疑自己,是不是自己做的还不好,给自己的这个群体丢人。其实并不是这样的。不用去管那些强行要把人架起来的溢美之词或责任规训,只需要做好你自己,专注自身的发展即可。社会交换社会交换理论认为,人际关系是基于互相提供利益和报酬的交易关系。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,他们就可能被视为潜在的资源提供者,这时候如果有人抛出橄榄枝,那么他们看中的,就是这个人有可能在未来提供的互惠互利。当男性觉得女性漂亮,那他可能将你当做追求对象;当男性觉得女性学识渊博社会地位高端,那他可能将你当成了向上爬的梯子;当男性觉得女性经济条件优渥,那他可能想学一些致富经,或者更直接一点——从你的口袋里掏钱。反之,男性也是如此。不论男女,只要脱离了纯真的童年时期,在与人交往时,都要加上利益考量。亚当·斯密曾说:“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。”只有你身上有着他人需求的东西,他们才会一拥而上;如果你毫无价值可言,甚至连最基本的情绪价值都提供不了,别说异性,可能身边连朋友都不会有几个。这样的分析并不是在说,我们一定要让自己变得对他人有价值,能被他人看得起。相反,我要告诉你的是,不要做对他人有价值的人,要做对自己有价值的人。自我认同心理学研究表明,个体的自我认同预期整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密切相关。当个体成为了对自己有价值的人,有助于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,从而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。这是一个良性循环。人不能也不该为了外部奖励而行动,长期依赖外部奖励的人,会生出怠惰感,无法寻求真正的目标。内在动机才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关键因素,个体需要为了个人的成长和满足感而行动,变成一个对自己有价值的人。外部的个体对我们的示好,是因为他们需要我们去满足他们的需求,而自我认同,是真正的自己满足自己,自己认同自己。从另一方面讲,当你真正产生了自我认同,就可以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,也可以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。人际关系最基本、最健康的状态,就是刨除利益,互相提供情绪价值。我们可以不用再为他人的眼光而烦恼,不用管社会的规训,不用满足他人的需求以期获得更高的评价,只循着自己的喜好去交往朋友。这个时候,强大的自尊和自信,也可以让我们收获更好的沟通和尊重。不论是男性朋友还是女性朋友,都请警惕外部,专注自身。离开困扰你许久的规则,尝试把你自己放在第一位,而不是谁的父亲母亲,谁的妻子丈夫,谁的领导下属,谁的资源,谁的垫脚石。一位网友这样说:“不要为别人的看法而活,他们不会为你的生活买单。”我们不需要去追求社会规则和他人所需要的的那些特质,不需要钻进别人给我们设置的牢笼里。我们是自由的,要为自己而活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